什么是追求真理(六)
上次聚会交通了哪些内容,你们记不记得?(神先交通了人认为的好行为与神要求的正常人性活出有什么区别,后来又交通了传统文化中人的德行这方面,总结了二十一条关于人的德行的说法。)上次交通了两部分,先是对好行为这方面的话题补充交通了一部分内容,然后对于人的品质、品行、德行方面又简单地、提示性地交通了一点儿,并没有作细节交通。关于什么是追求真理这个话题已经交通过几次了,涉及追求真理所要揭示、解剖的好行为这方面的话题交通完了,上次又交通了一点儿关于人的德行方面的基本话题,对这些德行的说法虽然没有进行具体地揭示、具体地解剖,但涉及到人的德行方面的各种说法咱们列举了不少,有二十一条,这些基本上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所灌输的以仁义礼智信为主导的各种说法。比如,对人德行方面的忠、义、礼,还有信用方面的,以及作为男人、作为女人、为人臣、为人子等等方面提出的各种说法。不管列举的这二十一条德行的说法够不够全面、够不够完善,总之,这些东西在思想上、在实质上基本可以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对人德行方面提出的各种要求的精髓。列举完这些之后,你们对这些内容有没有再揣摩、交通啊?(聚会交通了一些,对有些德行的说法我们很容易跟真理混淆。比如,“杀人不过头点地,得饶人处且饶人”“为朋友两肋插刀”,还有“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等等。)还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吃水不忘挖井人”等等。如果细追究的话,多数人在做人方面,还有对自己或其他人德行的评价,基本上都是根据这些德行方面的说法。这些东西在每个人心里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主要一方面就是因为社会的背景与国家政府的教育,另一方面是因为家庭的教育与家族的遗传。有的家庭总教育儿女要拾金不昧;有的家庭就教育儿女“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要爱国,因为有了国才有家;有的家庭教育子女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做人不能忘本。有的父母对子女德行方面的教育有明确的说法,有的父母想说也说不清楚,但他会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下一代、教育下一代,这些言行有可能就包括“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助人为乐、知恩图报,还有高级一点的说法,比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等等。父母教育子女的东西,它的主题、精髓基本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对人德行方面的要求范围。到了学校,老师首先就教育学生要与人为善、助人为乐,要拾金不昧,还要尊师重道,当学到一些古文或古代英雄传记时,就教育学生要“为朋友两肋插刀”“忠臣不事二主,好女不嫁二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还有“路不拾遗”等等,这些都属于传统文化的东西。国家倡导、宣扬的也是这些思想。国家教育所倡导的其实跟家庭教育提倡的东西基本上是一样的,都是围绕传统文化这些东西,对人的品质、德行还有做人等等这些方面所提出的要求基本都贯穿着传统文化这些思想。一方面,要求人在外表上要达到懂礼仪、懂礼节,言行举止要让人赞成,要让人看见好的行为、好的表现,而把自己内心深处的阴暗面隐藏起来;另一方面,对于如何做人、为人处世,还有对待朋友、对待家人,对待各种人、各种事的态度与行为表现,也都升华到德行方面,达到让人赞成、让人高看。传统文化对人的要求基本上都是围绕这些东西。不管是在大的社会环境背景之下人所宣导的东西,还是小到家庭里人所提倡的、人所维护的人的德行方面的东西,或是对做人方面提出的要求,基本上都不超出这个范围。所以,在人类中间,不管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好,还是其他国家的传统文化也好,包括西方的传统文化,这些东西基本上都是人能够得上、能想到的,也是人在良心理智的基础上基本能做到的,起码有一部分人是可以做到一些德行方面的要求,而这些仅仅限制在人的品德、秉性、喜好这个范围里。不信你细看看对于人德行方面的这些要求,哪一条是针对人的败坏性情的?哪一条是针对人不喜爱真理、厌烦真理、抵挡神的实质的?哪一条与真理有关?哪一条能上升到是真理?(都不能。)从哪方面看都不能,都与真理无关,一点儿关系都没有。到现在为止,对于信神时间长、有点经历、明白点真理的人来说,对这事有那么一点真实的认识了,但多数人还是只明白道理,在理论上通过了,还不能上升到真正明白真理了。因为什么呢?因为多数人只是通过把传统文化这些规条和神的话语、神的要求来对比,才知道传统文化这些东西是不符合真理的,是与真理不相关的,口头上是完全承认的,但内心深处向往的、认可的、喜欢的、容易接受的基本上都是从人类传统文化中总结出来的这些东西,有一些是国家提倡、宣扬的东西,人都把这些东西当成正面事物或者当成真理来对待了。是不是这么回事?(是。)可见,传统文化的这些东西已经深深扎根在人的心里了,不可能在短期内从心里移除,达到连根拔掉。
咱们总结出来的这二十一条对人德行方面的要求,虽然只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对人德行方面提出的要求的代表,无论哪一条都被人当作是正面事物,当作是高尚的、正确的,让人活得有尊严,值得人佩服、景仰的一种德行。咱们先不说拾金不昧、助人为乐这些比较肤浅的,就说人特别推崇的、觉得比较高尚的一类德行。比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一条用一句最简单的话概括就是不能忘本,如果一个人有这样的德行,那人都会认为这个人的人性品质是多么的高尚,多么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是被人所高看的。人能高看就证明在人心里很认可、很赞成这种说法,当然对能做到这一条德行的人也是佩服有加。有许多人即使信神了,对传统文化提倡的这些东西也是很赞成的,也愿意实行出这些好行为。这些人不明白真理,都觉得信神就是做好人,能帮助人,助人为乐,不骗人、不害人,不追求世界,也不贪图富贵、享受,在他们心里都印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句话是对的。有的人说:“人家信神之前就有这样的德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是一个不忘本的大好人、大善人,信神后很快就能得到神的喜悦,这样的人就容易进国度,就能得着福气。”很多人评价人、看人,不是根据神的话、根据真理来看人的实质,而是根据传统文化中对人德行的要求。从这一点上来看,人不明白真理是不是就容易把人看为好、看为对的东西当作真理呢?是不是就容易把人看为的好人当成是神所认为的好人呢?人总想把人的意思强加给神,这是不是犯了原则性的错误?这是不是触犯了神的性情呢?(是。)这问题就严重了。人如果真有理智的话,看不透的事应该寻求真理,应该明白神的心意,不应该信口雌黄地乱说一气。神评价人的原则、标准里有没有一条说,“这人不忘本,那他就是好人,就具备好人的特征了”,神有没有说过这类的话?(没有。)那神对人提出的具体要求中有没有说,“当你贫穷的时候你不能偷盗,富贵的时候你也不能犯淫乱,临到任何威胁或者恐吓的时候也不能屈服”?神的话里有没有这些要求?(没有。)的确没有。很显然,“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句话是人说的,是不符合神对人的要求的,与真理是相抵触的,根本就不是一回事,神从来没有要求受造之物要不忘本。什么叫不忘本呢?举个例子。你的老祖宗是农民,你现在就总得怀念你的老祖宗。你的老祖宗以前是做手艺的,你现在还得把这手艺留着,一代一代传下去,信神之后这些事也不能忘,祖宗的遗训、祖宗的手艺、祖宗流传下来的任何东西都不能忘。你的老祖宗是要饭的,那个打狗棍就得保留着。老祖宗曾经吃糠咽菜,那子孙后代也得尝试吃糠咽菜,这叫忆苦思甜,这叫不忘本。老祖宗是做什么的,自己也得守着什么,不能因为自己有文化、有地位就忘记老祖宗了。中国人最讲究这些,在中国人心中,好像只有不忘本的人才有良心理智,才能堂堂正正地做人,才是活得有尊严的人。这种观点对吗?神的话有没有这么说过?(没有。)神从来没说过这类的话。从这个例子上来看,即便是人很推崇、很向往的一种德行的境界,即便它看起来很正面,能规范人的德行,让人不走邪道、不堕落,是在人中间流传的、所有人都认同的一种正面事物,但是如果把它与真理、与神的话相对照,传统文化的这些说法、这些思想简直就是荒唐至极,根本就不值得一提,连真理的边儿都不沾,更谈不上是神的要求、神的心意。人类倡导这些思想观点,以及对人的德行提出各种说法,无非就是借着提出高于人的思想境界的东西来标新立异,标榜自己多么伟大、正确,让人崇拜罢了。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人类的思想基本上是一致的,人类所倡导、所提出的对人德行方面要求的思想、出发点以及要达到的目标基本上是一样的。西方人虽然没有东方人强调的“以德报怨”“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样明确的思想观点,不像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明确的说法,但他们的传统文化里也不外乎就是这些思想。虽然咱们所交通、所提出来的这些是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东西,但是这些德行方面的说法、要求在某种程度上、在实质上也代表败坏人类的主导思想。
咱们今天主要交通传统文化中有关人德行的这些说法、要求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到底是什么,看明白了这事之后,接下来人最应该明白的其实就是神——造物的主对人类的道德行为方面是怎么要求的,具体都说了哪些话,提出了哪些要求,这才是人类必须明白的。现在,我们已经看清楚了,传统文化丝毫不见证神是怎样要求人的、神都说了哪些话,也没有人在这事上寻求真理,所以传统文化就先入为主,进入人的心里,主导了人类的生活几千年,这是撒但败坏人类的主要方式。看清楚了这个事实之后,现在人最该明白的就是造物的主对受造的人类在人性、道德这方面的要求到底是什么,也就是关于这方面真理的准则到底是什么,同时也应该弄明白,传统文化提出来的这些要求与神对人类的要求到底哪个是真理,能洁净人、拯救人,带领人走上人生正道,哪个是谬论,能误导人、坑害人,使人误入歧途,活在罪中。有了这个分辨之后,人就能认定造物主对人类的要求是天经地义的,是人该实行的真理原则。对于传统文化中那些影响人追求真理,影响人看人看事、做人做事的德行说法和衡量准则,人能分辨一些了,能看透、认清这些东西的荒谬实质,从心里弃绝这些东西,这样涉及德行方面的一些困惑、问题就能得到解决了。解决了这些,人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是不是就减少了不少阻力与难处?(是。)在人不明白真理的时候,人就很容易把人公认的德行方面的东西当成真理去追求、去遵守,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就影响了人明白真理、实行真理,也影响了人追求真理达到性情变化的果效,这是你们不希望看到的,当然也是神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对于人所崇尚的这些涉及德行方面的所谓正面的说法、思想观点,人首先得根据神的话、根据真理把它认识、分辨清楚,看透它的实质,从而在内心深处对它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与评价,然后能从心里一点一点地把这些东西挖掘出去,淘汰、放弃。以后每当遇到这些所谓正面的说法与真理相冲突的时候,人首先应该选择的不是人观念中认为的正面的说法,而是真理,因为这些所谓的正面的说法是人的观点,其实是不符合真理的。不管从哪个角度上说,咱们今天交通这些话题的主要目的就是扫除人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障碍,尤其是对于神的话、对于真理准则在思想上产生出来的不确定因素。这些不确定因素就是在你接受真理、实行真理的时候分不清楚哪些是人类倡导的德行说法、哪些是神对人类提出的要求,到底哪个是真正的原则、准则,人不清楚。为什么不清楚呢?(不明白真理。)一方面是不明白真理,另一方面是对人类传统文化中德行方面的说法没有分辨,还不能看透它的实质,最后在一种混沌的状态之下,你就会认定先入为主的东西是正确的,认定大家公认的对的东西是正确的,然后你就选择这些自己喜欢的,能够得上的,合乎自己口味、观念的东西,把这些东西当作真理来对待、持守、坚持。这样一来,就导致人的所做所行还有人的追求、人的选择、人的持守完全与真理无关了,都属于在真理以外的人的行为、道德表现。人把来自传统文化的这些东西当作真理来对待、来持守,而把神对人行为方面所要求的真理排斥在外不加理睬,这些人看为好的行为不管人具备多少,也是不能得到神的称许的,这属于人在真理以外做了许多无用功。另外,人把出于人的并不符合真理的东西当作真理来对待,这就已经误入歧途了。这些传统文化的东西先入为主,在人的心里产生了许多错谬的观点,给人明白真理、实行真理带来的难处与搅扰是很大的。人都以为具备了好的德行是蒙神称许的,是有资格得着神的祝福、承受神的应许的,那人心里存着这样的观点、心态能不能接受神的审判刑罚呢?具备这样的心理对人得洁净、蒙拯救能够带来多大的拦阻呢?这些人的观念想象会不会使人误解神、悖逆神、抵挡神呢?你们说是不是这个后果?(是。)交通这方面话题的意义基本说清楚了,大概就是这样。
接下来,咱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德行方面的各种说法进行逐一解剖、分析,然后下结论,让每个人心里有一个起码的印证与答案,起码对这些说法有一个比较准确的认识、看法。先讲第一条——拾金不昧。这个成语准确的解释是什么?(拾到东西不隐藏起来据为己有,指良好的道德和社会风尚。)这条容不容易达到?(相对容易一些。)对多数人来说是容易达到的,就是不管捡到的东西是什么,不据为己有,因为这是他人的东西,不是你该得的,应该把它交还给失主,如果找不到失主就把它充公,总之不能据为己有。这是不贪图别人东西、不占便宜的一种精神,是对人的品行提出的一条要求。对人的品行提出这条要求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人有这种德行,对社会风气是一种很好的、正面的影响。灌输给人这种思想就是让人不贪图别人的便宜,从而保持自己良好的德行。如果人人都有这种良好的德行,那社会风气就相对好一些,就能达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有了这种社会风气,社会的治安就相对好一些,人生活得就会相对安定一些,偷盗的也少,抢劫的也少,人与人之间的仇杀、打斗都会相对少一些,人生活在这种社会环境之下有安全感,幸福指数会高一些。拾金不昧就是在社会环境、生存环境下对人提出的一个德行方面的要求,为的是达到维护社会风气、维护人的生存环境这样一个目的。这容不容易达到?不管人能不能达到,提出这种思想、这种德行要求的人,他的目标就是为了实现人理想中向往的社会生活环境。拾金不昧与做人的准则没什么关系,仅仅就是当人捡到东西时对人的德行的一种要求,跟人的实质关系不大。人类对于这方面德行的要求已经提出好几千年了,当然,在这种德行的要求下,一个国家、社会在某些时期犯罪现象很少,甚至达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多数人都能做到拾金不昧,当时的社会风气、社会治安以及人的生存环境都相对稳定、相对和谐,但是这种风气、这种社会环境只能维持一时、维持一个阶段、维持在某个时期。就是人的这种德行只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下人能做到、能守住,一旦生存环境变了,打破原来的社会风气了,那人拾金不昧这样的德行就有可能随着社会环境、社会风气还有社会潮流的变化而有所改变。你看大红龙掌权以后,为了社会的安定,还提出了许多的说法来迷惑人。在八十年代还流行过一首歌,歌词是:“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在警察叔叔手里边。叔叔拿着钱,对我把头点。我高兴地说了声,‘叔叔,再见!’”就一分钱的小事也值得唱、值得提,这是一种多么“高尚”的社会行为、社会公德啊!事实真是这样吗?人在捡到一分钱的时候能交给警察叔叔,但如果捡到一百元、一千元能不能交给警察叔叔呢?这就不好说了。如果看到金银财宝或者更贵重的东西,贪心就遏制不住了,就凶相毕露了,能坑人、害人,能栽赃陷害,能主动地抢夺别人的钱财,甚至能杀人,这时候人优良的传统文化、传统德行哪儿去了?拾金不昧的道德准则哪儿去了?从这里看到什么了?不管人具不具备拾金不昧这个精神、这种德行,这个要求、说法只是人在想象、理想、愿望中想要做到的、想要实现的。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之下,在环境合适的情况下,人具备一定的良心理智能做到拾金不昧,但这只是人一时的好行为,并不能成为做人的准则,也不能成为人的生命。一旦人生存的社会环境、社会背景发生了变化,拾金不昧这个信条、这个人观念中理想的一种德行离人是那么遥远,不能满足人的欲望,不能满足人的野心,当然更不能约束人的恶行。它只是人一时的好行为,是人理想中一种相对高尚的品德。当它与现实、与利益相冲突的时候,当它与人的理想冲突的时候,这方面德行就约束不住人的行为了,也不能主导人的行为、人的思想,最终人所选择的就是违背这方面德行,冲破这方面传统道德观念,选择自己的利益。所以,拾金不昧这方面德行也就是在人捡到一分钱的时候才能把它交给警察叔叔,但如果捡到一千块钱、一万块钱,或者一块金币,人还能不能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人就达不到了,就是利益大到超出人的德行能达到的范围了,人就做不到了,拾金不昧这方面德行在人身上就体现不出来了。那这样的拾金不昧能代表人的人性实质吗?丝毫不能代表。很显然,拾金不昧这一条对人德行方面的要求不是衡量一个人有无人性的根据,也不能成为人的做人准则。
衡量一个人的德行、人品怎么样,先看他是不是拾金不昧的人,这么衡量准不准确?(不准确。)为什么不准确?(人做不到真正的拾金不昧,捡到的钱少或者东西不值钱人能交出来,但东西值钱了就不容易交出来了,如果是宝贝就更不交了,甚至打死都不交。)你的意思是因为人做不到拾金不昧,这一条就不能作为衡量人性的准则,那如果人能做到,这算不算一条准则呢?(不算。)人能做到也不算一条准则,这话怎么解释?(人能不能做到拾金不昧其实并不代表人的人性好坏,这跟人性好坏没有什么关系,这不是衡量人性的标准。)这是一方面认识法,拾金不昧与人性好坏没有太大关系。那如果遇到真能拾金不昧的人,你们怎么看?能不能把他当成是有人性的人,是诚实人,是顺服神的人?能不能把拾金不昧定性为有人性的一个标准呢?这事应该交通交通。谁说说?(拾金不昧与定性一个人的人性实质是没有关系的,人的实质是根据真理来衡量的。)还有什么?(有的人捡到很多钱能拾金不昧,或者能做很多这样的好事,但他是有存心目的的,他是想立功受奖,得个好名声,所以外表的好行为决定不了他的人性品质。)还有吗?(假如一个人捡到钱能拾金不昧,但他对待真理的态度是厌烦真理、抵触真理的,按照神的话来衡量,他不是一个有人性的人,所以用拾金不昧这个标准来衡量人是否有人性这是不准确的。)现在有些人已经认识到,用拾金不昧来衡量一个人是否有人性这是错误的,就是不认同用拾金不昧来作为衡量人有无人性的标准,这个观点是准确的。不管人能不能做到拾金不昧,这与一个人的做人原则、选择道路关系不大。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拾金不昧只能代表人一时的行为,到底是因为他捡到的东西不值钱,还是他旁边有人看着,他为了得到表扬、得到人的高看才这么做的,这都不好说。即使没有掺杂,这也只是一种好行为,与人的追求、做人没有太大关系,充其量也只能说这个人有点好行为、有点高尚品质。虽然不能说是反面事物,但也不能定性成是正面事物,更不能因此把拾金不昧的人定性成正面人物,因为拾金不昧不涉及真理,与神所要求人的无关。有些人说:“怎么就不是正面事物呢?这么高尚的行为还不属于正面事物?人如果没有人性,是缺德的人,能做到拾金不昧吗?”这么说也不一定准确,魔鬼还能做一两件好事,你能说它就不是魔鬼了?有些魔王做一两件好事是为了功标青史、流芳百世,那你能说他是好人吗?看人有无人性、品质好坏不能只根据他做一件好事或者坏事就给定规,应该根据人的一贯表现,根据人有无正确的思想观点才准确。如果一个人捡到了很贵重的东西能物归原主,只能说明他不贪心,不贪占别人东西,他具备了这方面的好德行,但与他的做人、与他对待正面事物的态度有没有关系呢?(没有。)如果说没有关系,有些人可能不服气,认为这么说有点不客观、不太准确。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上说,别人丢了有用的东西,是不是很着急啊?那对于捡东西的人来说,不管捡到了什么东西,这个东西不是你的,那就不应该归你,不管是物质还是金钱,是值钱的还是不值钱的,这个东西的主人不是你,你捡到了还给失主,这是不是分内的事啊?这是不是人应该做到的?这有什么值得提倡的呢?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啊?把拾金不昧变成一种高尚的品德,上升到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这是不是太夸张了?仅这么一个好行为,在好人堆里值不值得一提呢?比这行为好的、比这行为高的有很多,这拾金不昧就不值得一提了。但如果把这种好行为拿到贼人中间、拿到乞丐中间大肆宣扬、提倡还是合适的,可能还有点作用。如果一个国家大肆宣扬拾金不昧的行为,证明这个国家的人已经很邪恶了,盗贼太多了,小偷太多了,防不胜防啊,只能靠提倡、宣扬拾金不昧来解决问题了。其实,拾金不昧这本来就是人分内的事。比如,你走在路上捡到五十块钱,顺手还给失主了,这是不是一件小得不值得一提的事?用得着表扬吗?用不用小题大做,对这个人捡到钱之后能归还给失主提出表扬,还赞扬这个人的德行是多么的高尚、多么的尊贵啊?捡到钱还给失主,这不是很正常、很自然的事吗?这不是作为一个有正常理智的人该做到的事吗?即使是一个还不懂得什么社会公德的小孩都能做到,值得小题大做吗?值得把它上升到人的德行这个高度吗?要我看,根本就上升不到这个高度,不值得宣扬,这就是人一时的好行为,与真正的做好人没有根本的关系。拾金不昧这是一件很小的事,任何一个正常的人,只要是披着人皮、有人类语言的人都应该做到,也是人一猛劲都能做到的,不需要什么思想家、教育家来教育。三岁小孩都能做到的事,思想家、教育家居然把它当成一条很重要的德行要求,这就有点小题大做。虽然它是衡量人德行的一方面说法,但根本上升不到有人性或德行高尚的程度,所以,用拾金不昧来衡量一个人的人性好坏那就不准确也不合适了。
拾金不昧,这在传统文化德行方面的要求中是最浅显的东西。在整个人类社会中,虽然倡导、灌输着这样一种思想,但是因着人的败坏性情,因着整个人类邪恶潮流的盛行,即便人在某个时期能做到拾金不昧,或是具备了这样的好德行,但依然改变不了一个事实,就是人的败坏性情在不断地主导着人的思想、人的行为,同时也在主导、控制着人的做人与追求。人一时的好德行并不能左右人的追求,也并不能改变人对邪恶潮流的吹捧、崇尚与追随。是不是这样?(是。)所以,过去人所唱的“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那首儿歌,现在真的仅仅是一首童谣了,变成了一种回忆,人连拾金不昧这个起码的好行为都做不到了。人想通过倡导好的德行来改变人类的追求、改变人类的败坏性情,试图阻止人类的堕落、阻止整个社会世风日下,这个目标最终还是未能达到。拾金不昧的这种德行只能在人的理想世界中存在了,人把它变成了一种理想,变成了一种对人类美好世界的向往,它存在于人的精神世界里,是人对未来世界的一种寄托,但与人的现实生活、人的真正人性格格不入,与人做人的原则、人所走的道路,与人所追求的、该具备的、该达到的都是格格不入的,与正常人性所表现的、所流露的,人与人相处的原则、办事的原则也是格格不入的。所以,这种评判人类德行的标准从古到今都是不成立的。尤其是人所提倡的拾金不昧的思想观点没有什么意义,也没有太多的人理会,因为它不能改变人的做人方向,不能改变人的追求,更不能改变人的堕落、自私、唯利是图与一直奔向邪恶的发展趋势。拾金不昧这一条最浅显的要求已经成了一个带有讽刺意味的滑稽笑话,到现在连小孩子都不愿意唱“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这首歌了,它没有丝毫的意义。对于一个满了贪官的世界来说,它成了一个极大的讽刺,捡到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捡到一百万、一千万就揣在兜里了,这已成为人心知肚明的事实了。从这些现象来看,人所提出的拾金不昧这一条德行要求在人类中间宣告失败,就是人连起码的好行为都做不到。什么叫起码的好行为都做不到呢?就是捡到别人的东西别自己藏起来据为己有,连这个起码该做到的人都做不到了。另外,做错了事连一句真话都说不出来,还死不承认,起码的不说谎话都做不到,还配谈什么道德啊!连良心理智都不要了,还配谈道德吗?当官的、有权力的都是绞尽脑汁地从别人身上榨取更多的利益、抢夺更多的利益,霸占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连法律都约束不住,这是为什么?人类为什么能走到现在这个地步呢?这一切都是因着人有撒但败坏性情,都是在撒但本性的支配、主导之下产生了种种欺骗行为、残害人的行为。那些假冒为善的人打着为人民服务的旗号却做出了许多卑鄙无耻的事来,这是不是不知羞耻啊?现在,假冒为善的人太多了,在恶人横行、好人受欺压的世界里,一句拾金不昧的道理根本约束不住人的败坏性情,也根本改变不了人的本性实质与人所走的道路。
对拾金不昧这个话题交通了这些话,你们是不是听明白了?拾金不昧的说法对败坏人类有什么意义呢?到底该怎么认识拾金不昧这方面的德行?(拾金不昧与人做人、与人所走的道路没有关系,它改变不了人所走的道路。)对了,人用拾金不昧来衡量一个人的人性怎么样,这不合适,不能用它来衡量一个人的人性,用它来衡量人的德行也不对,它只是人一时的行为,根本衡量不出来一个人的实质。提出拾金不昧这条德行说法的人,这类所谓的思想家、教育家是个理想主义者,他不了解人性,不了解人的实质,也不了解整个人类的堕落程度、败坏程度,所以他提出的这条德行说法是很空洞的,根本就不实际,不符合人的现实情况。这条德行说法与人的实质、与人所流露的种种败坏性情,以及在败坏性情主导之下人能产生的观念、观点与行为没有丝毫的关系,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拾金不昧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是应该做到的一件事。比如,父母生了你,养了你,你不懂事的时候只知道跟父母要吃的要穿的,但是当你懂事了明白事理的时候,就很自然地知道心疼父母,不让父母操心,不惹父母生气,少让父母劳累、受苦,自己能做的尽量自己做,这些很自然地你就懂了,不用人教育。你是人,有良心、有理智,你就能做到,就应该做到,这是不值得一提的事。人把它上升到是人的高贵品德,这有点小题大做、牵强附会,不应该这么定性,是不是这样?(是。)从这一点上明白什么了?在正常人性范围里做到人该做的、能够做到的,这都是有正常人性的一方面标志。就是这个人理智正常,在正常人性里人能想到的、人能意识到的他都能做到,这是不是很正常的事啊?有正常人性的人都能做到的你做到了,能称得上是好的德行吗?这事用提倡吗?(不用。)那这算不算人性高尚呢?算不算有人性呢?(不算。)还上升不到是有人性。说一个人有人性,那他看待问题的观点、立场以及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就相对正面、积极。正面、积极的一方面标志是什么?就是这个人有良心、有廉耻。另一方面标志就是这个人有正义感。也可能这个人有一些坏的生活习惯,爱晚睡晚起,吃饭挑食,喜欢吃刺激性的东西,除了这些坏的生活习惯以外,这个人还有些优点,做人做事有原则、有底线,还有廉耻、有正义感,正面的东西比较多,消极反面的东西比较少,如果这个人再能接受真理、实行真理,那就更好了,就容易走上追求真理的道路了。相反,如果这个人喜爱邪恶,追求名利地位,喜欢金钱,喜欢富人的生活,喜欢吃喝玩乐,那么他的看人看事的观点,他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是负面的、阴暗的,没有廉耻,没有正义感,那这个人就没有人性了,肯定不容易接受真理,不容易达到蒙神拯救。这是衡量人的简单的原则。衡量人的德行不是衡量一个人有无人性的标准,衡量一个人的好坏应该衡量他的人性,不应该衡量他的德行。德行很趋于表面化,它受社会风气与社会背景、环境的影响,有些做法、表现会不断地变化,只看德行很难辨别一个人的人性到底是怎样的。比如,一个人很遵守社会公德,到哪儿都守规矩,一举一动都受约束,都能守住政府的规定,在公共场合也不大声喧闹,也不侵害他人的利益,并且能尊重人、帮助人,扶老携幼,有这么多的优点,这能不能代表这个人活出了正常人性,是好人?(不能。)一个人拾金不昧这一条做得很好,始终如一地坚守人类所宣扬、倡导的这一条德行,但是他的人性到底怎么样呢?具备拾金不昧这一条德行并不能说明他的人性是怎样的,不能用这一条德行来衡量他的人性是好是坏,那怎样衡量他的人性呢?就得剥去拾金不昧这条德行对他的包装,除去正常人性起码能达到的人看为好的行为、德行,然后再通过看他做人的原则、做人的底线,以及对待真理的态度、对待神的态度,等等这些最重要的表现,才能看见他的人性实质,看见他里面本性的东西,这样看人就相对客观、相对准确了。拾金不昧这一条德行说法就交通到这儿,你们听明白了吗?(听明白了。)我总有一种担心,我觉得你们好像没真正听懂,只是明白点道理,涉及实质的东西还是不太明白,我就只能多说几句,只要我感觉你们听明白了,我就放心了。我的感觉是从哪里来的呢?就从观察你们的表情有乐模样了,应该是心里明白了,达到这个果效,我多说点话也是值得的。
拾金不昧这一条德行的要求交通得差不多了,虽然没有直接告诉人它与真理之间的冲突到底在哪儿,它为什么不能上升到是真理的程度,还有神对人的行为、德行方面到底是怎么要求的,但这些是不是都讲到了?(是。)神家提不提倡拾金不昧这样的德行?(不提倡。)那神家到底是什么观点呢?你们说说吧。(拾金不昧是正常人性该具备、该做到的,所以不用去提倡。另外,拾金不昧这是人德行方面的一种表现,与人做人的原则、追求的观点、所走的道路、人性好坏没有关系。)德行代表人性吗?(不代表人性,有些德行是正常人性该具备的。)神家讲人性,是在追求真理这个大的前提之下讲人性、讲分辨人,基本上不衡量一个人的德行是怎样的,起码不衡量这个人是否能做到拾金不昧,不考察这个,就考察一个人的人性怎样,他是否喜爱正面事物、是否喜爱真理,他对待神的态度、对待真理的态度是什么。一个人在社会上常常拾金不昧,但是信神后丝毫不维护神家利益,如果有机会管理祭物的话,他就能偷盗祭物、挥霍祭物,甚至出卖祭物,什么坏事都能干,这是个什么东西?(恶人。)涉及神家利益的事,他从来不站出来维护,有没有这样的人?(有。)那你用拾金不昧这个说法来衡量他的人性合适吗?这就不合适了。有的人说:“这个人以前是好人,品德高贵,人挺赞成,来到神家怎么就变了呢?”真是变了吗?其实不是变了,他除了有那么点德行与好行为以外,他的人性实质就是这个东西,丝毫没变。他到哪儿都这样做人,只不过以前人是用德行的标准来衡量他的,而不是用真理来衡量他的人性,人就觉得他变了,其实他没变。有的人说:“他原来也不这样啊。”他原来不这样那是没临到这些事,没有这个背景,另外,人也不明白真理,不会分辨他。人看人、衡量人只看人一方面好行为而不看人的人性实质,最终会导致什么后果?不但看不透人,还会被人外表的一些好的德行蒙蔽、迷惑,在看不透人的情况下,总错误地相信人、提拔使用人,总受人迷惑、欺骗。有些带领工人在选人用人上常犯这个错误,被一些外表有好行为、好德行的人蒙骗了,安排他们担任一些重要工作,或者保管一些重要物品,结果出事了,给神家带来了一些损失。出事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带领工人没看透这些人的本性实质。没看透人本性实质的原因是什么?是带领工人不明白真理,不会衡量人、分辨人,看不透人的本性实质,不知道他们对待神、对待真理、对待神家的利益到底是怎样的态度。为什么不知道?就是因为这些带领工人看人看事的观点不对,他们尽凭人的观念想象看人,不是根据神的话、根据真理原则来看人的实质,而是根据人的德行还有人外表的行为、表现看人。就因为他们看人没有原则,导致错误地相信人、错误地使用人,结果被人蒙蔽、欺骗、利用了,最终导致神家的利益遭受损失,这就是不会看人、看不透人带来的后果。所以,一个人要追求真理,首先要学习的功课就是怎样分辨人、怎样看人,这是一个长久的功课,也是一个最基本的功课。你要看透一个人,要学习认清一个人,你首先得明白神衡量人的标准是什么,人看人、衡量人被哪些错谬的思想观点控制、主导着,与神衡量人的标准之间有没有冲突,冲突在哪儿。你衡量人的方式、衡量人的准则是根据神的要求吗?是根据神的话吗?有没有真理作依据?如果没有,你全凭经验、想象,甚至根据社会上所倡导的社会公德,根据你的眼睛观察,那你要分辨的这个人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就是个未知数,你就没法看透他了。如果你相信他、使用他,就担着一定的风险,不可避免地就可能给神的祭物、教会工作与神选民的生命进入带来损害。你要追求真理,分辨人这是首先要学习的功课,当然这也是人该具备的最基本的一方面真理。要学会分辨人,还是与今天交通的话题分不开,就是要分辨什么是人的好德行、好品质,什么是正常人性该具备的,这两样能分辨清楚很重要。能分辨清楚这两样,你才能认清、看准一个人的实质,最后能认定谁是有人性的人、谁是没人性的人。会分辨首先得具备什么?得明白神的话,明白涉及这方面的真理,达到看人根据神的话,以真理为准则。这是不是追求真理应该实行、具备的真理原则呢?(是。)所以,交通这些话题都是很有必要的。
刚才交通了第一条“拾金不昧”,这一条很显然是人的一方面德行,就是人的品德与人一时的行为给人带来的好印象,但很可惜,它不能作为衡量人是否有人性的标准。第二条“助人为乐”也是一样,从这个词的说法上来看,这也是一种人喜闻乐见的、人所认为的好行为。具备了这种好行为的人当然被人推崇为是具备了好的德行、好的品质的人,综合起来就是一个助人为乐的人,是一个品德优良的人。助人为乐与拾金不昧有相同之处,助人为乐这也是在一定的社会风气之下人所产生的一种好行为。助人为乐,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以帮助人为快乐,并不是以帮助人为己任,他不是助人为“责”,而是助人为“乐”。从这里看到,一个人帮助人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因为心里烦恼很多、痛苦很多,所以就找一些需要帮助的人去帮助、去施舍,施以援助之手,力所能及地做点好事,达到让自己心里有幸福、有快乐、有平安、有喜乐,日子过得更充实一些,不那么虚空、痛苦,就是通过提高自己的德行来达到让自己的心灵、思想境界得到净化、得到升华这样一种目标。那这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行为呢?从这个层面的解释来看,这个助人为乐的人也不是什么好人,起码他不是从道德角度或者从良心、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去做自己该做的事,尽到自己该尽的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而是为了自己能得到快乐、得到精神上的慰藉、得到心灵的安慰,活得有幸福感而做的事。这种德行怎么样?从性质上来看,这种德行还不如拾金不昧呢,拾金不昧起码没有自私这个层面的东西。那助人为乐呢?从这个“乐”上来看,这种行为就带着自私的掺杂,带着卑鄙的存心,帮助人的目的不是为了他人,不是无私地奉献,而是为了自己快乐,这根本就不值得倡导。比如,大街上有一个老年人不小心摔倒了,你看见了,心想,“我这阵子心情不好,这个老人摔倒了,这是个机会,我助人为乐吧!”然后就过去扶了老人一把。老人站起来后夸你,“好孩子,你真是个好心人哪,祝你平安快乐,长命百岁!”说了一大堆好话。你听了之后,烦恼突然烟消云散了,变得快乐了,你觉得帮助人是好事,以后没事就在大街上溜达,看谁摔倒了就赶紧扶起来。在这样一种思想的支配之下表现出一些好行为,人类社会就把它定性为是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是传承助人为乐优良传统的一种高尚的品德。在助人为乐的背后,施以帮助的人往往把自己推向一个道德制高点,把自己当成一个大善人,人越夸他,他越愿意帮助,越夸他,他越愿意施舍,越愿意为别人做更多的事,满足自己的英雄主义情怀、普度众生的情怀,还有被别人需要而自己从中得到满足的一种情怀。人类是不是都有这种需要?被别人需要的时候觉得自己特别有用,有活着的价值,这是不是在刷存在感哪?刷了存在感,人才有快乐,这就是人的生存之道。其实,助人为乐这事不管从哪个角度上来说,它都不是衡量人德行的一个标准。很多时候助人为乐的那件事其实就是举手之劳,你要是愿意做,就算你尽点社会责任,你要是不愿意做,也没有人追究你的责任,社会舆论也不会谴责你。这些人都称赞的好行为,人愿意做也行,不愿意做也行,用不着用助人为乐这个说法来捆绑人,让人学会以帮助人为快乐,因为助人为乐这本身就只是人一时的好行为。人无论是以尽社会责任为出发点,还是出于公德心这个角度来做这件事,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就是为了满足自己做了一次好人、发扬了一次雷锋精神,以这个为快乐、为安慰,从而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仅此而已,就是这个实质。那你们之前是怎么认识助人为乐这方面说法的?(之前没有认识到人里面这种自私卑鄙的存心。)如果一件事是你的责任,你责无旁贷,你做的时候有难度,得受一些痛苦,得有撇弃,得付出一些代价,但你还能去做,做的时候你不是那么快乐,你付代价做完之后,最终的结果也不能给你带来任何的快乐与安慰,但因着是你的责任、是你该做的,你依然能去做,这与助人为乐相比哪个更有人性?(能尽好人的责任、本分的人更有人性。)助人为乐这本身不是尽责任,它只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社会舆论、社会公德甚至是某个国家的法律对人的德行、对人的社会责任所提出来的一种要求,以此来衡量一个人有无德行,人性是好是坏。也就是说,助人为乐这仅仅是人类社会为提升人的思想境界而提出来的约束人行为的一种说法,这种说法只是让人付出一些好的行为,这个好行为的衡量标准是社会公德、社会舆论,甚至是法律。比如,在公共场合,你看到一个人需要帮助,你是第一个应该去帮助的人,但你没去帮助,别人会怎么看你?会骂你没教养,这是不是社会舆论?(是。)那社会公德是什么呢?就是这个社会宣扬、倡导的积极向上的一种东西、一种风气,具体内容当然包括很多,比如:人应该扶持弱势,在人有难的时候应该伸出援助之手,不应该袖手旁观,人应该具备这样的德行,这叫有社会公德;你看到有人受难了,如果视而不见、置之不理、袖手旁观,这就是没有社会公德。那法律对人的德行方面有哪些要求?这里有一个特殊情况,中国的法律对人的社会责任、社会公德并没有明文规定,所有人只是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有社会耳濡目染的影响能知道一点,而在西方有的国家的法律在这方面就有明文规定。比如,你看到路上有人摔倒了,起码应该上前询问,“Are you OK? Do you need help?”意思是“你还好吗?你需要帮助吗?”如果那个人说,“I'm OK. Thank you.”意思是“我没事,谢谢!”你就可以不用帮助,不用尽这个责任。如果他说,“I need help, please.”意思是“我需要帮助,请帮助我!”那你就得帮助,如果你不帮的话,那你就要负法律责任了。这是有的国家对人的德行提出来的一种特殊要求,用法律的明文规定对人提出要求了。那这几方面,社会舆论、社会公德甚至于法律对人的德行提出的一些要求,它仅限于人的行为,这个行为的基础准则就是衡量人德行的一个标准。从外表看,这条德行标准衡量的是人的行为,就是你尽没尽到社会责任;从实质上看,它衡量的是你这个人内心的品质是什么样的。不管是社会舆论、社会公德还是法律,它衡量的或者要求的仅是人做出来的那件事,仅是限制在人的行为上,用人的行为来评判一个人的德行、一个人的品质,就是这么个范围。助人为乐就是这样的性质。在助人为乐这方面,西方是用法律规定来要求人,中国是用传统文化来教育、熏陶人,就是这点区别,其实性质是一样的,都是用一种说法来约束、规范人的行为与人的德行。但是,不管是西方的法律,还是东方的传统文化,它只是对人的德行、对人的行为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提出了规范,它的准则只是规范人的德行、规范人的行为,但是有没有一样是针对人的人性呢?只规定人应该具备某种行为,这能不能上升到衡量人性的标准呢?(不能。)如果从助人为乐这一条来看,有的恶人也能做到助人为乐,但他是有存心目的的,魔鬼做点好事更是有存心目的的。你们说,凡是助人为乐的人就都是有正义感、喜爱真理的人吗?像中国那些行侠仗义、劫富济贫,甚至能常常救助残疾人士、救助社会弱势群体的等等所谓的助人为乐的人士,他们都是有人性的人吗?都是喜爱正面事物、有正义感的人吗?(不是。)充其量,他们仅仅是在人性品质上相对好一点的人。因着有助人为乐的精神支配,他们做了许多能使自己快乐、得安慰、充分享受幸福感的好事,但他们有这些行为并不代表他们就是有人性的人,因为他们的信仰是什么、他们精神世界的追求是什么还不得而知,是个未知数。那从他们助人为乐这个好的德行上来看,能不能把他们看成是有人性、有良知的人?(不能。)有一些所谓的助人为乐的基金会、福利院等等,他们救助残疾人士、救助社会弱势群体,充其量也就是尽了一点社会责任,为了达到有更好的社会舆论的效果,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满足自己助人为乐的这样一种心理而做了这些事,丝毫上升不到“他们是有人性的人”这样一种说法。再者,他们助人为乐,被帮助的那个人就一定是需要帮助的人吗?助人为乐这件事情本身是不是正义的呢?只能说不一定。你从社会的大事小情上来看,看多了你就明白了,有的纯粹就是一件助人为乐的事情,而有很多的助人为乐里面包藏着更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和一些社会阴暗面。但是不管怎么说,助人为乐是有存心目的的,是想出名、出人头地也好,或者是为了遵守社会公德、不违法也好,或者是为了得到更好的社会评价也好,不管从哪方面来看,它只是人的一种外表行为,充其量也就是一种好的德行,与神所要求的正常人性没有丝毫关系。能做到助人为乐的这个人,有可能是一个很平庸的人、没什么野心的人,有可能是社会上的一个大人物,有可能是一个心地相对善良一点的人,但也有可能是一个心地相对恶毒的人,什么样的人都有,什么样的人都能产生一时的助人为乐这样的行为。所以,助人为乐这一条德行说法绝对够不上衡量人性的标准。
助人为乐,这一条德行说法其实不代表人性的实质,与人的本性实质关系不大,所以用它来衡量一个人的人性好坏是不合适的。那怎样衡量一个人的人性才合适呢?起码他在帮助人、尽责任的时候不是根据自己的感觉快不快乐来决定,而是根据自己的良心理智,不考虑自己能得到什么,也不考虑帮助人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后果,或者对自己将来的影响是什么,这些他都不考虑,还能尽上自己的责任,能帮助到人,使人免去痛苦,就是单纯地为了帮助人,没有什么私心目的,这才是真有人性。如果他帮助人的目的是为了自己得到快乐,或者得到好名声,那就带点自私卑鄙的性质了,真有良心理智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对人真有爱心的人,他所做的不是仅仅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感受,而是为了尽上自己的责任,尽自己的所能来帮助人,不是为了得到报答,也没有别的存心目的。即使这样做有点难度,或者能遭到人的论断,甚至面临一些风险,但他认识到这是人该尽的本分、是人的责任,如果不这么做那就是亏欠人,也是亏欠神的事,会留下终生遗憾,所以他就能义无反顾,尽人事,听天命,尽到自己的责任。不管别人怎么评论他,会不会感激他、高看他,只要能把事情办好,达到尽心了,他心里就满足了。能这样办事就是有良心理智的人,就是有人性的表现,而不是仅仅限制在品德、德行这个范围里的一种行为。助人为乐只是一方面的行为,有时也是特殊背景下的行为,这种一时的行为就可以根据心情、根据情绪、根据社会环境、根据当下的背景、根据做这件事给自己带来的利弊来衡量。有人性的人帮助人不根据这些来衡量,他衡量的标准更积极、更正面、更符合正常人性的良心与理智,有时甚至是与道德标准相矛盾的、相冲突的他都能坚持去做。道德的准则、道德的思想观点只能约束人一时的行为,这个行为的好坏会根据人的心情、情绪,人的善恶,或者人一时的善念、恶念而起变化,当然也会受到社会风气、社会环境的影响,这里的掺杂有很多,都是表皮的东西,让人无法判定到底有无人性。但是,根据人的人性实质,人的追求,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人所走的道路,还有做人做事的根据是什么来衡量人有无人性,这就相对准确多了、实际多了。那你们说说,衡量人性和衡量德行所依据的东西哪个合乎真理?到底是衡量德行的标准合乎真理,还是衡量有无人性的标准合乎真理?哪个标准合乎真理啊?其实还是衡量有无人性的标准合乎真理,这是确定无疑的。衡量人德行的那些东西之所以不能成为准则,是因为它说变就变了,这里面掺杂很多,掺有人的交易、人的利益、人的喜好、人的追求、人的情绪、人的邪恶思想,还有人的败坏性情,等等。这里面错误、掺杂太多,不那么简单,所以它不能成为衡量人的准则。这里有撒但灌输给人的各种各样的东西,还有因着人的撒但败坏性情所产生出来的很多附加条件,所以它不是真理。总的来说,不管这些德行方面的准则在人来看是容易达到还是不容易达到,在人看它的档次是高的、低的还是一般的,不管怎么说,它只是约束、规范人行为的一种说法,只能上升到人的德行品质这个层面上,与神所要求的用真理来衡量一个人的人性没有丝毫的关系,它连人性里起码该具备的、该达到的标准都没有,都够不上。人看人就只注重看人德行方面的表现,完全是根据传统文化的那些要求来看人、衡量人,神看人不是只根据某些德行方面的表现,神注重看人的人性实质。人性实质都包括什么?人的喜好,人的看事观点,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什么,人追求的是什么,是否有正义感,是否喜爱真理、喜爱正面事物,是否能接受真理、顺服真理,还有他所选择的道路,等等,根据这些来看一个人的人性实质才是准确的。助人为乐这一条交通得差不多了。以上交通了两条德行的要求,现在对怎么衡量德行,以及世人所讲的德行与神衡量人的标准的区别,这里面基本的分辨原则是不是都知道了?(是。)
刚才交通了拾金不昧、助人为乐这两条传统文化对人德行的要求,通过交通这两方面,你们有没有什么认识啊?(能认识到人的德行与人的人性实质是没有关系的,人具备这些德行,顶多是在道德品质方面有点好的行为、好的表现,不能说明这个人就是有人性了,活出人样了,这一点清楚一些了。)人有好的德行不见得就是有人性的人,这一点都能认识到了,事实就是这么回事。人都是随着社会的邪恶潮流走的,都逐渐失去了良心理智,没有几个人能活出人样。以往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能交给警察叔叔的人,现在都变成好人了吗?不见得。那些曾经被吹捧为英雄的人,后来是什么结局?人心里都有数。那些曾经常常助人为乐,在奖台上戴过大红花、被人吹捧过的社会道德楷模、大善人,后来怎么样?多数都不是好东西。他们只是为了出名有目的地做点好事,其实他们背后的所作所为、他们的生活、他们的人品多数都不怎么样,除了溜须拍马,什么本事也没有。当他卸掉大红花、脱掉社会道德楷模这一层外衣之后,他连怎么做人都不知道了,也不晓得怎么过自己的日子,你们说这是什么问题?这是不是被社会赋予他的“道德楷模”这个桂冠给坑害了?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了,他被吹捧得太高,就觉得自己太伟大了,就做不了凡人了,最后连怎么活都不知道了,自己的日子过得一塌糊涂,甚至有的人最后酗酒、抑郁、自杀,这样的人确实有一些。他们总找感觉,总想当英雄、当模范,总想出大名,总想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总不能回到现实生活中,对现实生活中的柴米油盐这些事,他们感觉都是烦恼、都是痛苦。面对这些痛苦的时候,他们自己也摆脱不了,不知怎样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有的人为了寻找刺激选择吸毒,有的人为了摆脱虚空选择自杀,有的人即使没走上自杀这条道路,最终也是抑郁而死,这样的例子是不是不少啊?(是。)这就是传统文化对人的苦害,它不但没让人正确地认识人性,没把人引向人该走的正道,不但没做到这两点,反而把人引向歧途,引向一个虚妄的、想象的境界之中,这就把人坑害了,而且坑害得不浅。有的人说:“也不是都这样啊!我们现在不是活得很好吗?”你们现在活得好,那不是因为有神的保守吗?因为神拣选了你们,你们有神的保守,才能幸运地接受神的作工,在这里读神的话、聚会交通、尽本分,过正常人的生活,能够有正常的理智处理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事。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你们的思想深处依然有类似拾金不昧、助人为乐这样的思想观点存在着,同时,从人类来的这些思想道德准则也一样在禁锢着你们。为什么说在禁锢着你们呢?因为你们选择的人生道路,行事做人的原则、方向,以及看人看事的原则、方式、准则,等等这一切都依然在不同程度地受着这些思想道德准则的影响甚至是捆绑、控制,而神的话、真理还未能成为你们看人看事、做人做事的根据、准则。你们现在只是选择了正确的人生方向,你们有意愿、有理想、有盼望走上追求真理的道路,但事实上,你们中间更多的人根本没有走上追求真理这条道路,就是神给人预备的正确的路途你们根本还没有走上来。有些人说:“如果没有走上来,我们为什么现在还在尽着本分呢?”这是出于人的选择,出于人的配合,出于人的良知,也出于人的心志,你正在配合神的要求努力地往上够,但往上够并不意味着你已经走上追求真理的道路了。原因之一,就是你们还在受着传统文化灌输给你们的这些思想的影响。比如,今天交通揭露了拾金不昧、助人为乐这两条说法的实质,虽然现在你们领受得挺好,说不定过几天你们就变卦了,就觉得,“拾金不昧有什么不好?我就喜欢拾金不昧的人,起码这样的人没有贪心。助人为乐有什么不好?起码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有人伸手来帮助你一把,这是很好的,这是人的需要啊!再说,人以帮助人为快乐,不管从哪方面来看,这都是很好的,这是正面事物,是义不容辞的,不应该批判啊!”你看,这才醒悟过来几天啊,睡一觉就变了,又回到起初了,又重新回到被传统文化禁锢的状态了。就是说,这些思想深处的东西时不时地在影响着你的思想观点,同时也在影响着你选择的道路,它在影响你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在不断拖你的后腿,使你不能如愿地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走上追求真理的道路,走上以神话语为根据、以真理为准则这样的人生道路。尽管你心里很愿意走上这样的道路,你很渴慕,你为此事很着急上火,天天在计划着、打算着,天天在立心志,也天天为此祷告,但事实并不如人愿,因为这些传统文化的东西在你内心深处扎根太深了。有些人说:“那不对啊!你说传统文化在人心里扎根太深,我感觉不是事实,因为我现在才二十几岁,还没到七八十岁呢,怎么就说这些东西在心里扎根太深了呢?”为什么说扎根太深了呢?你们说,自从你记事以来,就算父母不教育你,你是不是在理想中也想做一个比较高尚的人?比如,多数人喜欢看行侠仗义的电影、小说,特别同情故事里那些受害的人物,而恨恶那些残暴的人、害人的人,恨恶反面人物。你在这样一种背景之下成长着,在不知不觉中,你所接受进来的东西正是社会公众所共同认定的那些东西。那你为什么能接受这些东西呢?因为人天生就不具备真理,也不具备分辨事物的能力,你不具备这个本能,人类所具备的本能就是天生喜欢一些好的、正面的、积极的东西,这些积极、正面的东西让你想往好了做,做好人、做英雄、做伟人。当你接触社会舆论、社会公德这些说法的时候,这些东西就在你心里开始逐步地成形了。传统文化道德方面的说法走进你的内心,进入你的内心世界以后,就在你心里扎根了,开始主导你的生活了。在这个时候,你对它不是分辨、不是抵触、不是拒绝,而是深深地感觉你需要这些东西,你的第一举动是迎合这些说法。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些说法太符合人的口味了,太符合人的观念了,它符合人精神世界的需要,所以你就毫不防备、理所当然地把这些说法接受进来了,逐渐地,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在社会的熏陶、灌输下,再加上自己的想象,你心里就深深地认为这些说法都是正面事物。随着岁月的磨砺,随着你年龄的逐渐增长,在各种背景、各种条件之下,你都在力求去追随这些说法,去追随人性本能里所喜好的、所认为好的东西,这些东西在你里面越来越成形,越来越根深蒂固,与此同时,这些东西就主导了你的人生观、你的追求目标,它就成为你评判人、评判事物的标准了。当传统文化的这些说法在人里面成形的时候,人抵挡神、抵挡真理最基本的素材就有了,人好像有了自己的理由、自己的根据一样。所以,当神揭露人败坏性情、败坏实质的时候,劈头盖脸地刑罚审判人的时候,人对神就产生了种种观念,心里想,“人常说‘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杀人不过头点地,得饶人处且饶人’,神怎么能这么说话呢?这是神吗?神才不这么说话呢,神应该是站在至高处,用温柔的语气、用普度众生的语气、用菩萨的语气来向人类说话,那才是神呢,那多温柔啊,那形像多高大啊!”等等这一系列的想法、观点、观念,在你心里就一个劲儿地往外冒,越冒越多,结果你就承受不住了,就身不由己地做出悖逆神、抵挡神的事,就这样被你的观念想象给断送了。从这些事实来看,无论年龄大小,只要你接受了传统文化的教育,只要你具备了成年人的思想,那你的心里就已经充满了传统文化道德这些东西,这些东西在你里面就逐渐达到根深蒂固了,已经成为你的主导了,你已经凭这些东西活了这么多年,你的生命、你的本性就早已被传统文化道德的这些东西占有了。比如,你从五六岁就学会助人为乐、拾金不昧了,就受这些东西的影响,在行为上已经完全受这些东西操控了,如今你到中年了,你已经凭这些东西活很多年了,这就意味着你离神要求人的标准已经很远了。自从你接受了传统文化所倡导的这些德行说法之后,你离神的要求就越来越远了,你的人性标准与神所要求的人性标准中间的距离就越来越大,这样就导致你离神越来越远了,是不是这么回事?这些话你们慢慢揣摩吧。
接着交通下一条德行说法——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这话是什么意思?就是要求自己要严格点儿,对待别人要宽厚点儿,让人看到你特别地大度、特别地有度量。那人为什么要这么做呢?目的是为了什么?人能不能做到啊?这是不是人性的自然流露啊?人要做到这一点那得受多大的委屈啊!得无欲无求,还得要求自己少享受点儿,多受点苦、多付代价、多作点工作,这样别人就不用那么累了。如果别人发牢骚、发怨言或者做得差点儿,就不要过分地要求了,差不多就行了。人认为这是一种德行高尚的表现,我怎么觉得这么虚假呢?这是不是虚假啊?(是。)一般人人性里的自然流露,正常情况是宽以律己、严以待人,这是事实。看别人的问题都能看明白,“这人狂妄啊!”“这人坏啊!”“这人自私啊!”“这人尽本分可应付糊弄了!”“这人可懒了!”对待自己呢,“懒点儿没事,我素质好,别看我懒,但是我做的活儿可比别人好!”他对待别人吹毛求疵,鸡蛋里挑骨头,对待自己是能宽容就宽容、能迁就就迁就,这是不是人性的自然流露啊?(是。)如果要求人做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这得把人折磨成什么样啊?人能受得了吗?有几个人能做到呢?(人都做不到。)为什么做不到?(人的本性是自私的,都奉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对了,人天生就有自私的本性,就是个自私的东西,都热衷于奉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撒但哲学,人觉得如果不为自己着想,临到什么事不自私,就要天诛地灭,就是天理难容,在人这儿是这么认为的,也是这么奉行的。如果要求人不自私,让人严格地要求自己,临到什么事宁可自己吃亏也不占人便宜,如果别人占自己的便宜也能高高兴兴地说,“你占我的便宜,我不跟你计较,我这人心宽,不会说你什么,也不会报复你,你如果没占够也可以继续占”,这样要求人现实吗?有几个人能做到呢?这是不是败坏人类正常的表现?很显然,这一现象有点反常。为什么说反常呢?有败坏性情的人,尤其是自私卑鄙的人,都是为自己争取利益,绝对不会为别人着想而感到满足的,所以说这个现象是反常的。“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这条德行说法很显然就是社会道德学家在不了解人性的背景之下,对人提出的一种不符合事实、不符合人性的要求,这就像是告诉老鼠不许打洞,告诉猫不许抓老鼠,这样要求对不对啊?(不对,这违背规律了。)这一条要求很显然不符合现实,很空洞。提出这条要求的人他自己能不能做到?(做不到。)他自己都做不到还要求别人这样做,这是什么问题?这是不是有点不负责任啊?起码可以说,他是不负责任,是胡说八道。进一步说,这是什么性质?(假冒为善。)对了,就是假冒为善。明明自己做不到,还标榜自己多么的宽容、多么的心胸宽广,道德多么的高尚,这不就是假冒为善吗?不管怎么说,这种说法很空洞,带着假冒的意思,咱们就给它定性为假冒为善的一种说法,这正是类似法利赛人提出来的一种说法,是别有用心的,分明就是在卖弄,想标榜自己是德行高尚的人,想让人推崇他为德行高尚的榜样、楷模。那在人类中间哪类人能做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教师、医生能做到吗?那些人所崇拜的像孔子、孟子、老子等等所谓的圣人、名人、伟人能做到吗?(不能。)总之,不管人提出的这个说法多么荒唐,不管这条要求成不成立,它也只是在人的品德行为方面提出的一条要求,起码这一条是人不愿意实行的,也是人不容易达到的,因为它违背了人的正常人性所能达到的标准。但是不管怎么说,它还是传统文化中对人的德行所倡导的一条标准、一条要求。尽管它很空洞,尽管很少有人能做到,它还是与拾金不昧、助人为乐这两条一样,不管能做到的人是出于什么存心、动机,也不管能做到的人到底有没有,总之,就凭提出这一条要求的人把自己放在道德的制高点来看,这人是不是挺狂妄自是,有点理智不正常?你问他自己能不能做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他说“能啊!”如果真要求他做,他就做不到了。为什么做不到了呢?他有狂妄性情,有撒但性情。当人与他争夺地位、争夺权势、争夺名利的时候,你依然让他奉行“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这样的德行,你看看他能不能做到,他根本做不到,还会跟你翻脸。你问他,“你做不到你为什么还要提出来呢?你为什么还要求别人做到呢?你是不是假冒为善啊?”他能不能服气啊?你揭露他也不服气,怎么揭露都不服气,怎么揭露都不承认,这就证明他不是个好东西。做不到还要唱高调,这就是名副其实的大骗子,就是假冒为善的伪君子。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与拾金不昧、助人为乐一样,也是传统文化对人的德行提出的一方面要求,同样,这方面德行不管人能不能达到、能不能实行出来,它依然不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有人性的标准与准则。或许你真能做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对自己要求得特别严格,特别洁身自好,做什么事都能考虑他人,都能为他人着想,并不谋求自己的利益,也不自私,显得特别的大公无私,而且你也有社会责任感、有社会公德,对身边的人,对与你相处、交往的人都能显出你高尚的人格、品质,你的行为从来不会让人有任何的指责、批评,都让人特别地赞成甚至佩服,在人眼里,你是一个真正“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人,但这仅仅是一些表象,你内心深处所思所想的跟这些表象、跟这些外表活出的行为是不是一致的呢?答案是否定的——不是,你之所以能这么做是有目的的。这个目的到底是什么?能不能拿到大面儿上来?肯定不能。这就证明这个目的是不可启齿的,是阴暗的、邪恶的。那么,这个目的为什么是不可启齿的、是邪恶的呢?因为人的人性是受败坏性情所控制、所驱使的,人性的一切思想不管是否说出来,不管是否流露出来,不可否认都是受人的败坏性情主导、控制与操纵的,这就导致人的存心目的都是阴险的、邪恶的。不管人能否“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这方面德行人外表表现得是否到位,但是不可避免的,他的人性根本不受这方面德行的影响与操控。那真正操控人性的是什么?是人的败坏性情,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这方面德行掩盖之下的人性实质,这就是人的本相。人的本相就是人的人性实质。人的人性实质到底是什么?主要是人的喜好,人的追求,人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有人对待真理的态度、对待神的态度,等等,只有这些东西才能代表人的人性实质。凡是要求自己做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这方面德行的这类人,可以肯定地说,大部分人的地位心都特别重,在败坏性情的主导之下,他们身不由己地追求在人心中的地位、在人中间的名望、在社会上的知名度,这些都与他们的地位之心有关系,都是他们在好的德行掩盖之下所追求的东西。那他们所追求的这些东西是怎么来的?完全是由他们的败坏性情所产生、所主导的。所以,不管怎么说,无论一个人是否能做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这方面的德行,做得是否到位,丝毫改变不了一个人的人性实质,言外之意,就是丝毫改变不了一个人所具备的人生观、价值观,也主导不了人对待各种人事物的态度与观点。是不是这样?(是。)越是能够“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人,越是一个善于伪装、善于假冒的人,越是善于用好的行为、好听的话来迷惑人的人,越是一个本性诡诈、邪恶的人,越是这类人,他们越对地位、权势有着深深的喜爱和追求。无论他们外表的德行多么的伟光正、多么的悦人耳目,但他们内心深处不可告人的追求、他们的本性实质甚至他们的野心随时都会暴露出来。所以,无论他们的德行多么好,也掩盖不了他们本来的人性实质,掩盖不了他们的野心欲望,掩盖不了他们不喜爱正面事物而且厌烦真理、仇恨真理的丑恶的本性实质。从这些事实来看,“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这句话不但很荒唐,更暴露出那些有野心的人试图借用这方面的说法、行为来掩盖他们不可告人的野心欲望这一事实。你们可以对号教会中的一些敌基督、恶人,他们为了自己的地位、权势在教会里得到稳固,为了在人中间获取更高的名望,他们在尽本分中也能受苦付代价,甚至还能撇弃工作、撇下家庭、变卖一切所有的来为神花费,他们为神花费所付的代价、所受的苦有些也是常人难以忍受的,他们还能用卧薪尝胆的精神来维护自己的地位,但是,不管他们怎么受苦付代价,他们都不维护神的见证、不维护神家的利益,也不按照神的话去实行,他们的追求目标都是为了地位权势与神的赏赐,他们所做的一切没有一样是与真理有关的。不管他们怎样“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他们最终的结局到底是什么?神到底怎么看待他们?会根据他们外表活出的这些好行为来定他们的结局吗?肯定不会。人都是根据这些行为表现来看人、衡量人,这样就会因为看不透一个人的实质而被人蒙蔽,但是神不会,神绝对不会因为他们做到了“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而纪念他们的德行、称许他们的德行,反而会因为他们的野心还有他们追求地位所走的道路定他们的罪。所以,追求真理的人应该对“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这个衡量人的准则有分辨,应该彻底否认、放弃这种荒谬的衡量标准,根据神的话、根据真理原则来分辨人,主要看人是否喜爱正面事物、是否能接受真理、是否能顺服神的主宰安排,还有人所选择的、所走的道路,根据这些来定性一个人是怎样的人、有怎样的人性。如果根据“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这一条标准来衡量人,那就太容易出偏差、太容易犯错误了。你能错误地根据从人来的原则、说法来分辨一个人、来看一个人,那你就能在这事上违背真理抵挡神。因为什么呢?因为你看人的根据不对,是与神的话、与真理格格不入的,甚至是相敌对的,是背道而驰的。神不以“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这一条德行说法来衡量一个人的人性,但是你非要以这一条为准则来衡量一个人的德行,来确定一个人怎么样,那你就完全违背了真理原则,你肯定会犯错误,肯定要做错事、出偏差,是不是这么回事?(是。)这些事情弄明白之后,人在一定程度上起码了解了神看人看事的根据、原则与准则,从神那儿你起码了解这些、认识到这些了。那从你自己这方面来看呢?起码你应该知道根据什么来看一个人才是准确的,以什么准则来看人才符合真理、符合事实真相,绝对不会出偏差、不会犯错误。这些你如果真清楚了,你就对传统文化的东西有分辨了,就对各种人的说法、人的理论、人看人的方式有分辨了,你就能彻底放弃传统文化的东西,放弃出于人的各种说法、各种观点,这样你在看人、分辨人上就有真理原则了,在一定程度上你就达到与神相合了,而不是悖逆神、抵挡神,与神背道而驰。在逐步达到与神相合的同时,你对事物的实质、对人的实质看得越来越清楚,在神的话中得到了印证,看见神揭示人类的各种说法,神对人类的定义、定性都是对的,都是真理。在得到印证的同时,当然你对神、对神的话语就越来越有信心,越来越有认识,越来越认定神的话语就是真理,就是人该活出的实际。这是不是接受真理、得着真理的过程?(是。)这就是接受真理、得着真理的过程。
追求真理的目的是为了把真理接受进来作为生命,能接受真理了,人里面的人性、生命就会逐步地产生变化,最终这个变化就是收获。之前你以传统文化作为根据看人看事,现在认识到错误了,不站在那个角度看事了,不以传统文化为根据来看待一个人了,那以什么为根据呢?如果你还不知道,那证明你还没有把真理接受进来。如果你已经知道了应该根据哪些真理原则来看人看事,你能准确地、清晰地说出你的根据,说出你的路途,说出你的准则、你的原则,并且能按照这些真理原则去分辨人、对待人,这个时候真理在你里面就已经起作用了,能主导你的思想、主导你看人看事的观点了,这就证明真理在你里面已经扎根成为生命了。那真理在你里面所起的这个作用最终对你的帮助是什么?他是不是会影响到你的做人、你选择的道路与人生方向啊?(是。)如果能影响到你的做人、你所走的道路,那是不是就会影响到你与神之间的关系?(是。)那真理影响到你与神之间的关系,达到的果效是什么?你与神是越来越近了,还是越来越疏远了?(越来越近了。)肯定是越来越近了。当你与神越来越近的时候,你是越来越心甘情愿地跟随神,向神俯伏,还是带着疑惑、带着误解勉勉强强地相信神的存在?(心甘情愿地跟随神,向神俯伏。)这是肯定的。这个心甘情愿是怎么达到的?就是在现实生活中神的话在你里面得到印证了,真理在你里面起作用了,得到印证了,在万事万物发生的过程中,这万事万物背后隐藏的源头在你那儿已经得到印证了,是与神的话完全相符的,你证实了神的话全是真理,这就更加增了你对神的信心。你对神的信心越加增,你与神的关系就越正常,你越甘心做受造之物,甘心让神作你的主宰,你对神顺服的成分也就越来越多了。这个关系改善得怎么样?是不是不错啊?这就是好的、良性的发展结果。那不好的、恶性的发展结果是什么?(越来越不相信神的存在,会对神产生误解和疑惑。)这是起码的了,结果你在什么事上也得不到印证,信神不但没得着真理,而且还产生种种观念,产生对神的误解、埋怨、防备,到最后就否认神了。你心里都否认神了,还能跟随神吗?(不能了。)就不想跟随神了。那接下来产生的是什么?对神所说的、所作的不感兴趣了。神说“人类的结局就在眼前了”,你说,“我没有看见哪!”你不相信。神说“你追求真理以后就能有好的归宿”,你说,“好的归宿在哪儿呢?我看不见啊!”你就不感兴趣。神说“你得做一个真正的受造之物”,你说,“做真正的受造之物有什么好处啊?能有多大的福气啊?真能有福气吗?跟得福有关系吗?”神说“你得接受、顺服神的主宰啊!”你说,“神怎么主宰啊?我怎么感受不到呢?既然神主宰,怎么还让我受穷?怎么还让我得病呢?神主宰怎么让我做事这么不顺呢?”你心里都是埋怨,你对神的话一句都信不来,说明你对神没有真实的信心,所以在临到各种事的时候,你就只会发怨言,没有一点儿顺服,这就变成恶性的结果了。有些人说,“神主宰应该让我的病立马痊愈啊,神主宰应该让我一切如愿哪,我现在临到的事怎么都是麻烦、都是痛苦啊?”对神的信没有了,连仅有的一点渺茫的信都没有了,都不存在了,这就是恶性的结果,是恶果。你们愿不愿意走到那一步啊?(不愿意。)怎么能避免走到那一步呢?就得在真理上下功夫,这一切的诀窍、路途全在真理里,全在神的话里。你在神的话里下功夫,在真理上下功夫,不知不觉,神教给你的路途、引导你的路途你就看清楚了,神摆设的人事物你也能看清实质了。在这一步一步经历的过程中,你逐步从神的话里找到了看人看事、做人做事的原则与根据,你通过接受真理、明白真理,在临到的人事物上找到了实行的原则与路途,你按着这些路途去实行,神的话就进入你里面成为你的生命了,你就不知不觉地活在神的主宰摆布之下了。你活在神的主宰摆布之下,不知不觉就学会了根据神的话看人看事,会站在你应该有的立场、观点、角度上去看事,看事的结果都能合乎神的话、合乎真理,使你与神越来越近,使你越来越渴慕真理。但是,你如果不追求真理,不在真理上下功夫,对真理也不感兴趣,那你能走到哪一步就不好说了。最终,最坏的结果就是,人怎么信也看不到神的作为,怎么信也感受不到神的主宰,经历了多少事也看不见神的全能智慧,只承认神发表的话都是真理,但却看不到蒙拯救的希望,更看不到神的性情是公义、是圣洁,总感觉信神还是渺茫的,这就证明人没得着真理、没得着神的救恩,信神几年什么也没得着。第三条“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就交通到这儿。
第四条德行说法是什么?(以德报怨。)人以德报怨是不是有点目的啊?是不是想退一步海阔天空啊?这是不是一种息事宁人的处事方式?不想冤冤相报没完没了,想平息事件,活得安生一些。人一辈子总共也没有多长时间,不管人是活到一百岁还是几百岁,都觉得人生苦短,整天总想着报仇、杀戮这些事,内心世界也没有平安,活得也不快乐,所以人就想出一个办法,为了能活得幸福、快乐一些,为了能对得起自己,那就以德报怨吧。因为人这一辈子不免得罪人,也不免被别人算计,总是活在报复、仇恨的情绪之下,日子过得也不太好,所以那些道德家为了社会风气、为了社会安定团结,就以这个为出发点向世人提出这样一条道德准则,告诫人不要以怨报怨、不要仇恨、不要杀戮,要学会以德报怨,就算谁以前害过你,你也不能报复他,同时还能帮助他,不计前嫌,正常地与他交往,一点一点地感化他,把这个仇恨化解掉,达到人与人之间能和睦相处,这样社会不就和谐了吗?凡是得罪过你的人,不管是你的亲人朋友还是邻里同事,你都要以德报怨,不要记仇,如果人都能做到这一点,就如人类所说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是不是凭想象说话?还美好的人间呢,真是没好了!你也不看看是谁在掌控这个世界,是谁在败坏这个人类。“以德报怨”这一条德行说法能改变什么?什么都改变不了。同样,这一条也是对人的德行品质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或者给人一定的规范,让人在面临仇恨、杀戮这些问题的时候,要放下仇恨、放下杀戮,心平气和地对待伤害自己的人,用自己的德行来化解仇恨、化解杀戮,减少杀戮。当然,这一条德行的说法在人中间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平息仇恨、平息怨气,减少仇杀,对社会风气、社会治安与社会的和谐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起到一定作用的前提是什么?这里有一个大的社会环境前提。一方面,人有正常的理智判断,人会想,“我要报复的这个人他的势力比我大还是小?我如果报复他的话,能不能达到目的?我如果报复他把他杀了,能不能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他会先衡量这个后果。多数人衡量后发现,“对方人多势众,社会势力大,而且狠、毒,即使被他害过也没办法报复,只能忍气吞声。如果此生有机会的话,我一定报复”。俗话说,“有仇不报非君子”,“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人里面还有这样的处世哲学。以德报怨这个处世哲学,一方面与社会环境、与人的败坏太深有直接的关系,也是人的观念与理性的判断所产生出来的,多数人临到这种事只能是忍气吞声,然后表面上要做到以德报怨,放下仇恨、放下仇杀;另一方面,就是双方实力悬殊,不敢报复,只能这样做,没办法。你如果报复的话,也可能给全家惹来杀身之祸,后果不堪设想,还不如这样忍气吞声地活着呢。但是这个怨气能不能消除啊?有没有人能忘记仇恨啊?(忘不了。)尤其是大的仇恨,比如,对方杀害了你的家人,把你害到家破人亡、身败名裂,使你产生深仇大恨,那就没有人能忘得了,这是人性里所具备的一样东西,是人性胜不过去的一样东西,人本能地会产生出仇恨,这是很正常的。不管是出于血气也好,还是本能也好,还是人的良知所产生出来的也好,总之这是很正常的。连狗都知道谁要是对它好,总喂它、帮助它,它就跟谁亲近,就信任谁,谁要是总虐待它、欺负它,它不但仇恨他,就连跟他气味、声音相同的人都一起仇恨。你看狗都有这样的本能,更何况人呢!人的思想应该比动物复杂得多,所以说,人临到仇杀或者冤屈,心里会产生仇恨这很正常。但是因着种种原因,因着一些特殊的情况,很多时候人是不得已委曲求全、忍气吞声,暂时咽下这口气,这并不等于人想以德报怨,也不等于人能做到以德报怨。这一方面是从人性的角度上出发的,是人本能的反应;另一方面,从社会客观事实上看,人如果不以德报怨,而是去仇杀、报复,那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就要负法律责任,有可能会被拘留,有可能会被判刑坐牢,甚至有可能会被定为死罪。根据这些来判断,人面对仇杀、面对冤屈的时候,不管是从人性的角度出发,还是从社会、法律的约束力这个角度上来看,没有一个人能在内心深处或者头脑里把仇恨抹杀掉,即便是遭到了别人的语言攻击或者讽刺、挖苦等等一些小的伤害,人也达不到以德报怨。一个人能达到以德报怨,这是不是人性的正常表现?(不是。)那在被欺负、被伤害时,人性对于这方面起码的需要、起码的诉求是什么?有没有一个人很高兴、很心甘情愿地说,“你欺负我吧!你势力大,你恶,你随便欺负我,我会以德报怨的,你会充分地感受到我高尚的人格、高尚的品德,我绝对不会报复你,心里对你也没有任何的想法,不会生你的气,全当是开玩笑。你说的这些话无论怎么侮辱我的人格、伤害我的自尊、损害我的利益,这都没事,你随便怎么说都行”,有没有这样的人啊?(没有。)真正放下仇恨的绝对没有,一时没做出仇杀的事就已经不错了。所以说,真正以德报怨的人没有,即使有也是受当时特别背景的限制,不得已而为之,或者就是胡编的、虚构的。一般正常情况,人受到严重的迫害、残害都会产生仇恨、报复的心理,除非他的仇恨太大,受了严重的刺激,失忆了或者变成傻子了,才对仇恨没有任何知觉、反应了。但凡有正常人性理智的人,他都不希望别人用侮辱、歧视、贬低、嘲笑、讽刺、挖苦、伤害等等这些方式去对待他,甚至糟蹋他,践踏他的人格、尊严,也没有一个人心甘情愿地用自己的德行去很虚伪地报答曾经得罪、伤害过他的人,没有一个人能做到。所以,以德报怨这一条德行说法对于败坏的人来说也是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那么的空洞,没有意义。
从正常人性的良心理智这方面来看,不管人败坏有多深,不管是恶人还是人性相对善良一些的人,都希望人对自己好,有起码的尊重。如果有人没事总阿谀奉承你,你高不高兴?喜不喜欢?(不喜欢。)为什么不喜欢啊?是不是总有被耍的感觉啊?总感觉,“你把我当三岁小孩呢?我怎么听不懂你为什么要说这些话呢?我有你说得那么好吗?那事我做到了吗?你瞎奉承什么呀?恶不恶心哪?”人不愿意听奉承的话,这对人是一种侮辱。除了有起码的尊重以外,人还希望别人怎么对待自己?(真诚。)真诚达不到,不欺负就不错了,不欺负相对客观一些。尊重,不欺负,最主要是公平对待。别看你好欺负就欺负,别看你不好就对你向远,也别总奉承、巴结你,这都让人恶心,就希望人能公平对待你,是不是这样?公平对待,这是在人类世界中、在人类的思想境界里相对正面一点的理想。为什么这么说呢?你看,人为什么都喜欢包公啊?人都喜欢看包公断案,尽管那些事是虚构的,是胡编乱造的,人为什么还喜欢呢?为什么还愿意看呢?就是在人的理想世界中,在人的思想境界里,在人的内心深处,希望有一个正面的、相对好一点的世界,就是人能活在一个相对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之下,这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有保障,起码当你受到恶势群体欺负的时候,你有伸张正义的地方,你有申诉自己冤情的地方,有申诉的权利,最终你的冤情能够得到澄清,在这个社会、这个人类中间有一个能还你清白的地方,让你不会蒙受任何的屈辱、不会背负任何的冤屈。这是不是人类的理想社会?是不是每一个人的向往啊?(是。)这是每一个人的向往。人希望自己能得到公平的对待,不希望自己遭受任何不公平的对待或是在遭受了不公平的对待之后没地方申诉,这是令人苦恼的事。以德报怨这一条德行的要求标准,可以说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类的败坏实情相差很远,所以说,这条德行的要求也是不近人意的,与客观事实、现实生活相差太远。这也是理想主义者提出来的一种说法,这些人不了解那些社会弱势群体忍辱受冤的内心世界到底是怎样的,他们受了多大的冤屈,他们的尊严、人格受到了多大的屈辱,以至于他们的人身安全受到了多大的伤害,这些理想主义者都不了解这些实情,还要求他们息事宁人,不要报复,“你生来就是受气的命,你应该认命,你生来就是社会下层的人,就是做奴隶的料,你生来就是受制于人的人,不要报复那些曾经伤害过你的人,而是要以德报怨,为社会的风气、社会的安宁贡献你的一份力量,把你的正能量展现出来,把你人性里最好的德行展现出来为社会作贡献。”这分明就是为那些统治阶级、为那些社会上层的人剥削下层社会的人开脱,为他们开方便之门,为他们稳定这些弱势群体的内心、情绪,有没有这个目的?(有。)如果一个国家的法律和社会制度,还有每一个种族、宗族的规定与制度严明公正的话,还用提出这样违背人性规律的不客观的说法吗?就不用了。“以德报怨”这话分明就是为那些统治阶级、那些有权有势的恶人压榨弱势群体、践踏弱势群体而开辟出路,开方便之门,同时也为了安抚这些弱势群体,让他们不要起来报复,不要起来仇富,不要仇视上层社会,不要仇视统治阶级,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那些所谓的思想家、教育家就站在一个道德的制高点,打着要求人有好的德行的旗号来提出这个说法。这不是增加社会矛盾吗?你越这么压制证明社会越不公平,要是社会公平的话,你还用以这种说法来衡量人的德行、来要求人的德行吗?这分明是社会没有公平,人类中间没有公平。如果那些作恶的人能受到法律的制裁、一个国家能够法大于权的话,“以德报怨”这句话可以说就不存在、不成立。你说有几个老百姓能坑害当官的?有几个穷人能坑害富人的?这是不容易达到的事啊。所以说,“以德报怨”这话分明就是针对老百姓、针对穷人、针对社会下层的人提出来的,很不道德,很不公平。比如,你要求当官的,说“你得以德报怨啊”,当官的说:“我报什么怨啊?谁敢欺负我啊?谁敢得罪我啊?谁敢说我一个‘不’字啊?谁敢说,我杀了他,我灭他全家,灭他九族!”你看看,当官的就不存在怨,所以对他来说以德报怨这种说法就不存在。你对他说,“你要有以德报怨这样的德行,具备这样的德行”,他说:“行,我能达到。”这完全就是一句骗人的谎话。不管怎么说,以德报怨这话基本上就是那些社会道德学家为了安抚社会下层人的一种说法,更是为了奴役社会下层人的一种说法,是为了达到让统治阶级的统治更安稳,也是为了讨好统治阶级,达到让社会下层的人继续被奴役,就是被奴役千秋万代也没有怨言。从这点上来看,在这样的一个社会中,它的法律、制度分明就是不公平的,没有真理作主权,不是真理掌权,不是公平公义掌权,而是人的邪恶、人的权势作主权,谁当官都一样,如果老百姓当了官也是这样,这就是这个社会制度的实质。“以德报怨”这句话就暴露了一个这样的事实,这句话分明就是带点政治色彩的,是为统治阶级更好地统治、奴役下层社会的人而提出来的对人德行的一方面要求。
以德报怨这一条要求不但不符合人性的正常诉求、正常需要,不符合人性的人格、尊严,当然更不是衡量一个人人性好坏的标准,这条要求离真正的人性相差太远了,不只是做不到的问题,而是根本就不应该提出来,它是统治阶级为了更好地统治人民、控制人民而提出来的一种说法,也是一种手段。当然,神从来没有提出过这样的说法,不管是在律法时代、恩典时代还是现在的国度时代,神都没有用这样的方式、这样的说法或者这样的要求作依据来衡量一个人的人性是好还是坏。因为一个人无论是有德还是缺德,无论他的德行怎么样,关于人德行的这些说法在神那儿根本就不存在,神只看这个人的实质是怎样的。所以,以德报怨这一条德行说法在神家不成立,也不值得分析。不管你是以德报怨也好,还是以仇报怨也好,对“报怨”这事信神的人应该怎么看?应该以怎样的态度、观点看这事,对待这事?如果教会中有一个人作恶了,神家有行政,有处理人的原则,不需要任何人伸手去为谁报仇、去为谁打抱不平,在神家没有这事,教会自然就按原则处理了。这是在人这个角度上能看到的、能接触到的一个事实,很明显、很确切地说,就是教会有处理人的原则,神家有行政。那在神那儿呢?就是任何作恶的人都要受到相应的惩罚,什么时候惩罚、怎样惩罚那是神说了算,神惩罚人的原则肯定与神的性情、实质分不开。神有公义性情,神有不容人触犯的性情,神有威严、有烈怒,任何作恶的人在神那儿都要受到相应的惩罚,这就比法律高多了,高于人性,高于世界上的法律,就不只是公平合理的事了,不只是合乎人性意愿的事了,更不是为了让大家拍手称快,不需要你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来衡量这些事情,神作这些事情有神的原则、有神的时候,神到底怎么作,这一切应该交给神,人不应该插手,这与人无关。那在“报怨”这件事情上,神对人的要求是什么?不要凭血气做事、报复人。如果有人得罪你,有人欺负你,甚至有人想害你,你怎么办哪?是不是有处理原则啊?(是。)这些都有办法、有原则,都有神的话、有真理作依据。不管怎样,以德报怨这一条德行说法同样也不是衡量人性好坏的标准。如果一个人能做到以德报怨,充其量也只能说这个人相对宽容、憨厚,不与人计较,比较大度,德行上还可以,但是这个人的人性到底怎么样,能不能通过这一条来衡量、来断定啊?不能,远远不能,还要看他的追求,他所走的道路,他对待真理、对待正面事物的态度,等等,才能准确地判断人有无人性。
好了,今天就交通到这儿吧。
二〇二二年三月二十六日